吴满有:研友总结:新闻传播六十年重点词汇解析之三

【文风】

文风是指文本呈现给读者的整体外形。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为文风定了基调:“新鲜活泼、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经过这次整风运动,党八股、洋八股消失了,“真实、实在、简洁、明了、尖锐、泼辣、生动、活泼”的新闻文风标准由此确立,但其内核不是新闻,而是政治宣传。其代表是新华体以及“崇高、壮美”的摄影风格和“爱憎分明、生动有力”的播音风格。

“文革”时期,这一优良文风蜕化为“高大全”、“假大空”的恶劣文风,直至改革开放后,这种恶劣文风才得到清算,并恢复原貌。这是因为决定新闻文风的不是新闻文本本身,而是规制新闻文本符号如何排列的传媒体制。目前,我国新闻界正朝着以新闻专业主义为内核的、真实、客观、公正的新文风迈进。

注释:刘建明:《宣传舆论学大辞典》,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撰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生刘继忠) 。吴满有其人,吴满有(1893年~1959年),陕西横山人。1934年土地革命后,吴满有分得一座荒山。因善于经营、吃苦耐劳而致富。1941年在缴纳公粮后还有一半盈余,并购买了不少公债,引起注意。

1942年4月30日,延安《解放日报》刊登了人物通讯《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得到朱德的称赞,吴满有被命名为全边区的“劳动英雄”。1943年1月11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开展吴满有运动》,号召全体边区农民开展“吴满有运动”,“向吴满有看齐”,大力开荒生产,提出了“吴满有方向”。吴被视为值得提倡的当时“先富起来”的农民(新富农)的代表。农业上的“吴满有方向”与工业上的“开展赵占魁运动”一起成为“延安精神”的象征。1943年春节后,《解放日报》又发表吴满有给毛泽东的一封信,提出要为毛泽东代耕(当时边区政府所有人都有耕地或者织布任务),因此成为毛泽东的座上客。吴满有在边区成为妇孺皆知的人物,担任过边区参议员、延安南枣园乡乡长等职务。1946年春节后,毛岸英从苏联回国后,毛泽东特意指定吴满有担任毛岸英的农业大学老师,让后者跟随吴学习种地。1947年青化砭大捷后的祝捷大会上,吴满有自愿加入解放军后勤部门,任王震任司令员的二纵民运部副部长。

延安《解放日报》对劳动英雄吴满有的报道,是中国共产党党报史上大规模、有系统的典型报道之滥觞。在延安极其困难的形势下,1942年4月30日~1944年1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通过报道吴满有,号召学习吴满有、使边区度过难关。

【公信力】

这一概念的提出是近几年的事,此前我们经常说的是打造传媒的影响力。但影响力有好坏之分,国外的一些黄色小报如《太阳报》等也很有影响力,但难登大雅之堂。所以,人们发现公信力是一个比较好的媒体评价尺度。

公信力反映的是媒体获得受众信赖的程度,一家媒体公信力的高低不是由媒体自己说了算的,而是由受众来评判的。最近,一家机构发布的北京媒体公信力报告就引发了北京晚报和新京报的公信力之争,两家报纸都在自己的版面上称自己是北京的公信力第一媒体,并对对方进行攻击,可以说,这不是公信力表现良好的媒体的作为,俗语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媒体所要做的,就是做自己的报道,至于公信力,让受众评判去吧。

眼下,公信力正成为一些媒体自我装扮的道具,但在一个连发行量都不敢公开的媒体市场中,公信力如何如何的宣称与一些企业产品绝不添加防腐剂的宣传一样让人生疑。国内媒体的公信力建设,任重道远。

【舆论】

就是众人的议论。国人向来重视舆论,早就有“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说法,说明很早人们就认识到了舆论的重要性,因此,有的暴君就压制舆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以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古代的人们多是通过歌谣、清议等形式表达对社会和朝政的看法,现在人们则多是通过民谣、顺口溜等来表达对现实的看法,网络兴起后,网言网语也成了一大舆情出口。媒体舆论只是整个社会舆论中的一种,当然,媒体具有很大的舆论引导能力。

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舆论研究所,开始了对舆论的学理研究。2008年,人民网成立舆情监测室,对互联网舆情进行监测,最近,他们对各地方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做了排行点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信息】

上世纪80年代,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引入中国,在理论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闻界也引入了信息的概念,可以说,信息概念的引入,拓宽了新闻人的视野,为新闻报道题材、范围的拓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大众传播】

是信息传播方式的一种,以大众传播媒体为主要的载体。大众传播学的引入,标志着新闻无学论的破产,也开始了国人对传播规律的研究。时至今日,中央高层领导已经多次说过要尊重传播规律,但包括传媒人在内,国人对传播规律的了解、掌握、运用还是很不够的,仍需努力。

【受众】

就是指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络兴起后受众的范围更广了。

一开始,人们认为受众是靶子,媒体的枪弹打出去就会把受众击倒,但后来,人们发现,一样的信息,在不同的受众那里会有不同的解读,有的网友说自己看《新闻联播》经历了三重境界:从根本不看,到反着看,最后当作娱乐新闻看。所以,套用商界“顾客是上帝”的理念,在传媒界,可以说“受众就是上帝”。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的讲演中指出,“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但“媒体办给谁看”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没有解决好。很多媒体还存在着对上多对下少的问题,看领导的眼色太多,以得到领导的批示为荣,形成了“写谁谁看、谁写谁看”的尴尬局面,这都是没找准对象的结果。

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受众调查是在1982年进行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首都新闻学会共同发起。现在,多数市场化媒体也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受众服务系统,受众越来越受到重视,受众越来越“享受”了。

更多>>
研友总结:新闻传播六十年重点词汇解析之一
研友总结:新闻传播六十年重点词汇解析之二
研友总结:新闻传播六十年重点词汇解析之四
研友总结:新闻传播六十年重点词汇解析之五
研友总结:新闻传播六十年重点词汇解析之六
研友总结:新闻传播六十年重点词汇解析之七
研友总结:新闻传播六十年重点词汇解析之八
研友总结:新闻传播六十年重点词汇解析之九
研友总结:新闻传播六十年重点词汇解析之十
研友总结:新闻传播六十年重点词汇解析之十一
研友总结:新闻传播六十年重点词汇解析之十二
研友总结:新闻传播六十年重点词汇解析之十三
研友总结:新闻传播六十年重点词汇解析之十四
研友总结:新闻传播六十年重点词汇解析之十五 帖子地址:http://bbs.kaoyan.com/t2875683p1 转载请注明本帖地址。

※ 来源:考研论坛 bbs.kaoyan.com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